•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337p/2025-00131

  • 文件名称: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市审计局

  • 成文日期:

    2025-11-13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日期:2025-11-13 17:21:37 来源:市审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部署,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金华市审计局组织对2024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共完成审计(调查)项目20个。审计结果表明: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践行“八八战略”,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紧扣省委“132”总体部署和“十项重大工程”,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全力抓机遇、抢项目、助企业、提消费,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经济政策积极有效。全面落实省、市“8+4”经济政策体系,统筹安排财政资金272.65亿元,同比增长2.8%,为市场主体减负215亿元;聚焦政策协同发力,精准打好组合拳,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支持,获批新增债券额度383.1亿元。深入落实“两重”“两新”政策举措,持续释放投资消费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财政收支平稳有序。面对收支平衡压力,着力挖潜增收,实现非税收入16.8亿元,增长34.1%;同时,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94.43亿元,保障财政平稳运行。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快推进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市本级2024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10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兜牢“三保”运行底线,完善“三保”风险管控机制。

      ——审计质效持续提升。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审计提出建议被采纳60条,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81亿元,一体推进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和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上年度省、市审计工作报告反映我市问题分别为60个、290个,完成整改57个、267个。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

      (一)市本级财政管理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对市财政局具体组织2024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市本级预算收支保持平衡,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2个项目预算资金管控不严。6家单位12个项目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涉及金额254.17万元。二是1个非税子户结余资金未收回统筹。农业综合开发非税子户的结余资金2637.15万元闲置超3年,未收回统筹。三是5项财政补助政策未落实落地,其中2项未及时兑付、1项仅兑现1.85万元、2项零兑现。四是违规发放失业保险金等82.44万元。2家单位向94名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发放失业保险金、引才补贴等82.44万元。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项目,对市本级2024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各单位持续强化预算收支管理,执行情况总体较为规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21家单位预算支出刚性约束不足,其中19家单位29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50%,涉及金额4994.99万元;2家单位在专项经费中列支办公用品购置费、租车费等10.44万元。二是33家单位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存在拆分项目等方式规避政府采购程序、向非入围供应商采购印刷服务等情况。三是25家单位委托业务费列支不规范,超范围列支物业费、网络信息系统运维费等2296.91万元。四是10家单位合同管理不严,存在合同内容不完整、不细化,提前或逾期支付合同款,未督促中标单位按合同履约等情况。

      (三)县级财政收支审计情况。对兰溪市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该市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工作,统筹谋划财政收支,保障平稳运行,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非税收入2.33亿元未按规定及时收缴国库并纳入预算管理。二是3个矿区采矿权未“净矿”出让。三是奖补资金5851.17万元未及时兑付,目录外保证金3329.31万元未及时清退。

      二、重大政策落实审计情况

      (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阶段性审计情况。对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阶段性审计结果表明,各地各部门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进向好,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消费品以旧换新”部分领域补助资金支付率较低。2025年1月至5月,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已审核完成需支付补贴约8.58亿元,实际仅支付5.51亿元。二是7个县(市、区)及金华开发区“腾笼换鸟”专项资金有7171.89万元资金沉淀、1442.89万元被财政收回统筹或超范围列支人员经费等。三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缴不到位,市本级和6个县(市、区)应征未征1.34亿元、已征未上缴国库6420.73万元、少征55万元。

      (二)减污降碳资金专项审计情况。组织对4个县(市)减污降碳资金的审计结果表明,各地以减污降碳协同城市建设为核心,系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0个项目包装纳入实施方案。2个县(市)将10个已于申报前完工的或无法实施的项目包装纳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二是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控不严。3个县(市)超范围列支21.3万元、闲置或截留577.47万元。三是41个项目实施推进或运营情况不理想,存在实施进度滞后、设备负荷率低等问题,涉及投资额3517.86万元。四是危废监管及环评审批存在漏洞。98家企业存在违规贮存危废等问题;4个项目存在委托处于从业处罚期内的机构编制环评报告等问题。

      三、重大项目投资审计情况

      (一)市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审计情况。对市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专项审计调查的结果表明,2023年以来市区两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开展地下管网建设,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网普查数据共享不充分、更新不及时。市区两级因未充分共享地下管网普查数据,有505公里重复普查;另有约600公里的新建排水管网未纳入管网普查数据库。二是排水管网信息化平台重复建设。市区排水管网智能化平台在2022年市政设施管理权下放至区级后未同步划转,市城投集团、金义新区发展集团在2024年分别启动类型相同、功能相似平台的建设。

      (二)文化建设发展资金审计情况。对市本级和3个县(市)文化建设发展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的结果表明,相关单位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的决策部署,不断促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3个县(市)财政保障力度不足。3个县(市)预算安排文物修缮相关资金847.91万元,仅能保障211处文物修缮支出。二是转移支付资金超范围使用。3个县(市)在中央、省级文化转移支付资金中超范围列支人员福利、文旅消费券等498.72万元。三是文物修缮工作不规范。170处已修缮的不可移动文物中,112处未经主管部门批准、17处由无资质单位实施。四是6处公共文化设施未按规定向公众开放。

      四、民生保障审计情况

      (一)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审计情况。组织对7家公立医院诊疗服务、药械采购使用、运营管理等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各医院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积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7家医院存在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等违规收费行为,涉及金额210.92万元。二是7家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不合规。其中4家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不合规,存在未公开招标、串标等问题,涉及金额320.78万元;3家医院违规接受供应商免费提供的27台医疗设备计价426.6万元。三是4家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程序不规范。其中1家医院未经采购程序高价采购试剂耗材309.41万元;3家医院违规线下采购高值医用耗材78.14万元、超过3年未按规定重新遴选794种在用耗材的供货单位。四是3家医院药品库存台账不实。1292种药品账面出库数量与收费等出库数量不一致,相差22.3万支(盒/片),涉及金额11.1万元。

      (二)强农惠农相关资金审计情况。组织对市本级及5个县(市、区)强农惠农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相关单位深入开展农民共富助力等行动,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迭代,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提升,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3个县(市)及金华开发区惠农补贴发放管理不到位。其中6项惠农补贴未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涉及资金1259.56万元;14项惠农补贴未纳入“一卡通”政策清单,涉及资金1.29亿元;2021年至2023年订单粮食奖励发放信息未公示,涉及资金3595.25万元。二是涉农资金预算管理不严。32个涉农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50%,涉及预算金额6741.02万元;2个县(区)高标准农田项目结余资金等92.34万元滞留乡镇、村集体2年以上,未及时收回纳入预算管理。三是粮食生产贷款贴息政策未落实落地。3个县(市、区)及金华开发区未按要求与合作银行建立粮食生产贷款贴息工作会商机制;4个县(市、区)及金华开发区共有1115笔粮食生产贴息贷款未执行LPR利率,增加农民负担100.22万元、财政支出59.66万元。四是部分农业保险未应保尽保。2个县(市、区)2021年至2023年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参保率低于19%。

      五、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审计情况

      (一)国有企业转型增效审计情况。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市属国企转型增效专项调查等审计项目,对国有企业运营管理情况审计结果表明,相关企业加强主业建设,推动项目投资,加快市场化转型进程,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外投资管理薄弱。3家国企未对投资参股的16家企业开展投前尽职调查;4家国企未按规定对投资参股3年以上的33家企业开展投后评估。二是5个工程招投标及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不严格。2家国企3个设计项目未经招标或相关程序直接委托有关单位实施;3家国企实施的3个项目未经图审或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即开工建设。三是财务管理不到位。5家国企2023年底应收款项余额451.56亿元,较上年增长56%,其中47.56亿元挂账3年以上。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部门预算执行等审计项目,对行政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各单位资产管理总体规范,资产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2家单位部分资产闲置。其中10家单位121处自有房产、36.32万元信息化设备等资产闲置;2家单位租用的3086.3平方米房产闲置未用。二是6家单位房产租赁管理不合规。其中5家单位少收或未收租金1492.73万元;1家单位在3处经营性房产原租赁期满后直接按原价续租,未按规定重新招标。三是27家单位未将7975.68平方米房产、21383.48平方米土地及1730.41万元信息系统等资产登记入账。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组织对各县(市、区)31名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的审计结果表明,各级领导干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不断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土地利用监管存在疏漏。1076.98亩建设用地批而未供或闲置,491.25亩耕地撂荒未种植或被违规占用,477.91亩临时用地到期后未续批或复垦,36.25亩设施农业用地超审批范围使用或违规改变用途等。二是矿产资源费等征缴不及时,涉及矿产资源费等1341.5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0.86万元。

      六、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和查处情况

      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市审计局共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0件,其中移送纪委监委12件、相关主管部门8件。已处理处罚1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人、诫勉谈话或者批评教育等7人,追缴违法所得及罚金793.59万元。

      七、审计建议

      (一)推动政策协同增效,赋能高质量发展。锚定“港”“廊”“链”主战场,积极承接中央一揽子政策,迭代优化“8+4”经济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政策集成协同与精准滴灌,推动各类政策工具协同发力。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提升重点行业政策支持能级与服务质效,充分释放积极财政政策效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强化财力资源统筹,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高效用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盘活处置闲置资产,着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综合使用效益。

      (三)严控重点领域风险,筑牢经济安全防线。压紧压实重大投资项目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提升工程管理质效。完善国有资本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资源审批与资金征管。

    (四)聚力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强民生事业的财政保障,聚焦农业、医疗、就业等急难愁盼领域,优化管理流程,打通惠农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强化民生资金全链条监管,保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