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为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东阳农商银行聚焦问题导向,围绕整改方式数字化、整改机制规范化、整改成果丰富化的目标,通过“五项机制”把握好整改问责的“高质量”,有效克服“重审计、轻整改”现象。目前,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率达到97%,全行内控防范和合规意识进一步增强。
建立审计整改“一把手”负责制。将审计整改上升到公司治理高度,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管理,形成董事长“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人积极配合、审计监督及时跟进的工作机制。内部审计部门积极主动向行党委汇报审计工作,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加强风险管理、堵塞漏洞补齐短板的整改意见、建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内部审计监督环境进一步优化。
建立审计整改“一清单两公函”机制。“一清单”,即通过“阳光·审效通”智慧审计系统线上自动生成整改“六张清单”,实现问题整改清单化、整改责任明确化、整改措施明细化、整改结果具体化。“两公函”,即向整改单位发出“风险提示函”,传达行领导对审计结果的相关指示、批示或进行管理风险提示;发出“整改督办函”,根据整改结果反馈对重要整改节点进行提示。如2024年针对内部控制评价审计中贷款资金支付管理不严谨问题,第一时间发出《风险提示函》,及时揭示重大风险隐患,避免风险扩大化。1-9月,已形成问题整改“六张清单”18份,向整改单位发出“风险提示函”、“整改督办函”共29份。
建立审计整改“四位一体”跟踪督导机制。开展“分类督导”,对操作类问题重视即查即纠,对管理类问题加强条线联动;开展“约见谈话”,对问题整改不到位、违规行为较多、屡查屡犯、内部管理改善不明显的员工和网点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开展“常态化”整改跟踪,定期组织开展后续审计项目;开展“会商联动”,健全与第一、二道防线相关部门的审计整改协作配合机制,实现由内部审计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联合作战”的工作格局转变。
建立审计整改信息沟通反馈机制。运用“阳光·审效通”系统,审计部门与部室间、支行间畅通沟通渠道,达到审计层面、管理层面与业务层面的充分融合。搭建审计成果共享平台,下发《审计信息简报》对审计发现重要问题进行通报,并对风险进行提示,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开展“佳学智审”审计课堂、“情景剧+送课下乡”审计案例培训模式。
完善审计整改考核问责机制。加强审计整改考核力度,建立360°的定量+定性履职评价机制,定量方面突出业绩考核,定性方面将问题整改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评维度主要包括整改时效及整改率,同时还对虚假整改设置了加倍扣分等处罚措施。完善问题整改问责机制,重点关注整改不及时、未按要求整改、整改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并将审计整改作为支行“一把手”工程,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东阳农商银行 杜圆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