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培养平台 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浙江省信用联社金华办事处审计工作力求转型升级

朗读
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浙江省信用联社金华办事处审计工作力求转型升级
队伍结构年龄老化、审计项目质量不深、审计技术含量不高、屡查屡犯现象严重、事前风控能力薄弱等问题,一直是困扰金华农信审计工作的难题。2013年,金华办事处从强化审计工作权威性和威慑力为目标出发,致力于各项业务工作创新,对这些问题着力作出破解。即明确一条主线,推进行社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达到两个目标,提高审计权威性和强化审计控风险能力;运用三个载体,着力推进考核办法创新、着力推进外部中介的审计效果、着力推进审计工作要点的科学安排;实现四个提升,审计理念提升、审计项目质量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审计技术手段提升。
(一)明确一条主线
推进行社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人的问题不解决,要想把审计工作搞好是不可能的。金华办事处采用倒逼机制,明确今年审计工作的主线就是强化审计队伍建设,要求在三年内建设一支全新的队伍。
金华农信系统审计队伍建设面临年龄老化、学历偏低、转型创新能力有限等问题。从全市审计人员年龄看,至2012年12月底平均达41岁,其中最大的三家行社分别为47岁、45岁、44岁,平均年龄以上的有45人,占比达到50% ;从审计人员学历看,整体学历偏低,大专以下学历的达40人,占比为44%;从审计反映的问题看,多集中在合规类问题,管理类、风险类问题涉及的不多,查问题的深度和反映问题的高度不够。审计项目多为传统、常规性项目,对国际业务、网银、理财等新业务缺乏审计能力;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有效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2013年办事处对行社提出了队伍建设的明确要求。一是明确人才培养规划。行社要建立审计队伍建设三年规划,详细确定每年规划目标要求,内容包括三年内具备本科学历、审计中级职称、年龄35周岁以下人员占比要达到60%;引导鼓励优秀员工通过审计岗位平台规划职业进步途径,对连续二年考核先进的审计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职务晋升;推行审计人员与业务优秀人员的双向流动,审计部门年度人员交流轮岗比率要在20%以上;建立审计岗位培养锻炼人才平台,至少保持一名后备干部在审计岗位上进行培养和锻炼。二是明确审计支队培养目标。对审计支队的选拔条件作了进一步提高,明确了评优范围,对评到优秀的在行社考核中给予加分。明确新提拔审计部副总以上职务的人员,必须有一年以上审计支队工作经历,并担任项目组长或主审一次以上,推动优秀人员参加审计支队的积极性。
(二)达到两个目标
提高审计权威性。改变办事处在项目组织上的被动性,增强控制力。通过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强化审计的深度和见底度,提高办事处审计的权威性。通过对行社审计队伍的改造,将审计部门打造成培养干部的平台,改变审计部门边缘化局面,提升行社审计部门地位。
强化审计控风险能力。风险管理从“防”到“控”,虽是一字之差,但工作含量截然不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的市场风险将会不断产生。在近几年的审计中,办事处将在关注操作风险和违规风险基础上,更加关注市场风险。引导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培养充分的预见性和敏感性,掌控好在市场变化中带来的风险变化。通过审计建议等方式,对存量贷款的及时退出、新增贷款行业的准入把控、新业务产品导致的新风险等方面提出意见,引导管理部门和一线人员改变信贷结构。
(三)运用三个载体
着力推进考核办法创新。在日常审计工作和年度考核中,存在五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行社对派人参加省定、市定项目积极性不高;二是审计项目质量不高;三是审计队伍素质不高;四是年度考核对日常基础工作扣分难;五是考核最终分值差距不大。
金华办事处2013年着力于考核办法的修改,推动各项工作纵深发展。一是考核的立足点变化。通过考核,着力推进全市审计队伍建设,增强审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权威性,提升审计质量。二是考核基础分值变化。改变以往百分制考核模式,直接采用加扣分,提高分值含金量,拉大考核差距。三是考核主线变化。考核主要分成加分项目和扣分项目两大项,对上级部门和监管部门鼓励的项目采用加分制,对日常应做好的一些基础工作采用扣分制。四是考核施行后预期实现的目标,办事处能选配更优秀人员组成项目组;项目质量好坏衡量标准更加明确;审计队伍建设的目标更加清晰;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更加明显;考核分值差距更加拉大。对连续两年考核被评为一等的审计机构,办事处给予该单位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对考核最后一名由办事处分管领导约见谈话。
着力推进外部中介的审计效果。目前会计年报审计存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反映问题粗放、管理建议肤浅等问题,行社往往三方会谈结束就把报告束之高阁,能把成果转化运用的少之又少。办事处准备探索建立对外部中介机构年报审计质量的考核办法,运用外部中介机构审得多、看得多的优势,提升审计质量和效果,筛选一批提建议深刻、反映问题精准的会计师事务所。办事处将从报告中分析问题,并推进行社对管理建议的重视和运用程度。
着力推进审计工作要点的科学安排。加强审计项目制定的科学性。要求行社审计立项和审计计划编制,要围绕本行社管理的风险领域和薄弱环节,主要针对内部控制较差或高风险业务集中的机构,进一步提升审计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有效性。通过加强对审计项目的质量管控,通过过程控制、审前培训、监督指导等方式,推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各层级对内部审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办事处将根据省农信联社工作意见,结合全市各行社风险管理实际,充分发挥审计支队作用,加强风险管理领域的项目审计。
(四)实现四个提升
审计工作理念提升。推进考核方式变化,要求各行社对今年的办事处考核方案认真研究,并相应修改自己行社的考核办法。推进行社领导的重视程度,要求各行社一把手亲自分管审计,研究部署审计项目,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和处理建议。推进审计人员转变工作理念,注重实效,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才能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审计项目质量提升。加强岗位整合和目标考核,细化职责权限,优化岗位资源整合,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把好现场审计成员组合关,完善审计组长、主审选配机制。加强制度规范和标准建设,要求行社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制度,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着力构建起一套审计信息化为基础,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审计指南为主要框架的规范体系。加强内外部审计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探索完善与监管部门监审联动,通过相互参加监审项目,分析审计与监管信息,交流工作思路。大力支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机构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省、市内审协会组织的业务调研、交流等活动。重点就如何加快工作转型,推进审计内容、审计手段和审计管理的调整进行调研。
审计成果运用提升。要建立以审计情况通报、审计要情专报和审计案例学习为载体的成果共享平台;要梳理、归类、分析和整理审计发现的重大违规问题,建立审计项目问题整改台账等,提高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率。建立问题整改责任制,对落实整改意见和执行处理不力,或在规定期限内未作纠正的部门、人员严格问责,办事处也要对负责整改的相应分管领导进行问责,以督促问题整改和审计建议落到实处。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和问责力度,建立“审计、问责、处罚、整改”联动机制,对于省定、市定审计项目完成审计后,办事处将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的同时,向省农信联社提出处理处罚建议。加强协同配合,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审计分析会,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审计技术手段提升。积极组织开展非现场审计,对业务经营过程中关注的热点、新业务和高风险领域等实施连续的、动态的、全面的非现场监测及审计分析,及时揭示发现异常、疑点、问题的分布规律,为决策部门人员提供可靠依据。利用非现场审计进行审前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建设,办事处要推进省、市二级审计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畅通的审计信息渠道,依据权限范围及时掌握审计项目实施、研发成果和审计队伍建设状况等情况,有效利用、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审计模型建设与管理,按业务种类及单元建立审计模型库,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收集有效、实用、具有实际意义的审计模型,持续丰富模型库。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金华办事处 陈君 沈旭勇)